军阀阎锡山的生辰八字,张作霖生辰八字

【阎锡山祖籍是哪里?】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人,民国时期重要、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公派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

【算命先生的相关图书】

《我是个算命先生》
基本信息:
作 者:易之 著
出 版 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3-1
版 次:1
页 数:211
字 数:205000
印刷时间:2012-3-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742-475-1
包 装:平装 算命这个行当,萌芽于先秦,发展于隋唐,泛滥于明清;汉代张良、三国诸葛亮、明代,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在手相、面相、八字、八卦中辨认着人类的命运 。
祖爷,生于1902年,卒年不详,民国时期名震大江南北的算命群体“江相派”掌门人。《沪报》将他与袁树珊、韦千里、徐乐吾并称为“民国四大算命宗师”,所谓“南袁北韦东乐吾,三仙归来问祖爷”。祖爷15岁开始为人算命,每算,令人咋舌;而后叱咤江湖30多年,留下无数不可思议的神算传奇与悬念;乃至于中原大战之前,山西军阀阎锡山也三顾茅庐,终于求得祖爷一卦。祖爷总说,看的是面相,算的是八字,捕捉的是问卦人脸上不断闪烁的欲望:贪婪、虚荣、妒忌、恐惧、傲慢——人的命运,确实写在脸上。祖爷一生几乎从未失手,唯一没有算到的,却是他自己的命运;面对凄凉晚景,他认为是自己泄露了太多天机……翻开本书,让一个82岁的算命老先生带您见识算命背后的古老智慧与江湖猫腻。 封面
自序
目录 算命是一门古老的行当
绝不外传的算命口诀
初次算命
堂口传奇
算命心理学
祖爷唯一一次漏局
装神弄鬼的“扎飞术”
仙童逆水行尸
舍命救下杀亲仇人 我的师父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算命先生
劫富济贫的天地会分支:江相派
祖爷入道
茶楼受辱
我在师父堂口的岁月
“仙人手”的宿命结局
算命史上第一个双面局
尸体里的烟土生意
生辰八字、赶尸、合后面的惊天秘密
吸血的蝙蝠
铁注杀人
生辰八字测祸福
中国第一暗杀王
的军统特务
女阿宝爱上军统特务 巧设美人局,为中国第一暗杀王王亚樵复仇
算命先生的美人局
军统追杀
国民党最高层的歼灭指示 算命行当中隐藏的周易
30年后的周震龙老前辈
“风子手”惨遭毒手
清廷食杀秘方 “四大算命先生”各显独门绝技
三坝头的灭派之心
佯装中计,前往四川
秦百川的连环套
祖爷亲设风水局
秦百川漏局
把堂口迁回江淮
祖爷不为人知的妻儿 由魔入佛:我这个算命先生迷上了周易
算命先生的忏悔
不死的黄法蓉 易之,男,山东即墨人。8岁接触道家学派,12岁跟随当地异人合玄师傅修习四柱,大学师从国内知名玄学教授段景莲。现为中华周易协会常务理事。

【介绍下阎锡山】

阎锡山 应该是英雄.
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两手的.
而且在他手里.山西经济很发达.人民生活有所保障.
算是个有本事的军阀吧.

【晋系军阀的阎锡山】

阎锡山,字百川,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他六岁丧母,由外祖母扶养。
九岁入私塾,十六岁随父阎书堂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习经商。
1900年,父子俩在一次买空卖空的“打虎生意”中蚀了大本,只得逃离县城,回到河边村。不久,为避债又逃到太原,阎锡山经人介绍进裕盛店当了伙计。阎锡山不甘心在店里受人差使,1902年,清在山西设立武备学堂,他认为这是跻身官场之路,于是应机报考。
初试时,他做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的论文;口试时,他对答灵便,深得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统姚鸿法的赏识,被顺利录取。
1904年,阎锡山考取官费生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结识了冈村宁次、板桓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另外,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并加入了孙中山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
1909年3月,阎锡山毕业回国。他先后在北京和太原四处活动,获得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的位置,三个月后升任监督。
之后,他又积极谋取兵权,1910年春,他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六标标统。在此期间,他施展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讨好清朝官吏和立宪派,抓住兵权;一方面组织以同盟会员和反清分子为骨干的模范队,以图在革命到来时作为自己的资本。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与八十五标标统黄国良及温寿泉等策划太原起义,由八十五标首先发动。
10月29日,八十五标在第二管管带姚以价的指挥下率部起义,攻打抚署。在太原起义的过程中,阎锡山也玩弄两面手法,一面给所部下令,称“八十五标兵变”,调动一部分兵力协助清军保护抚署;一面密令余部相机击溃抗拒起义的巡防马队营。而他则躲在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派人四处观察打探情况,随时向他报告,以便看风使舵,成则居功,败则诿过。当起义军占领巡抚衙门,击毙巡抚陆钟琦,起义已成定局时,他便公开率部参加起义。
太原起义成功,为选举山西都督,同盟会员与立宪派展开了争斗。在公选会议上,有选举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在表决的关键时刻,阎锡山的亲信张树帜持枪跳上主席台,大声说道:“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就这样,阎锡山、温寿泉分别当选为大都督和副都督。
太原起义后,清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镇压革命。但吴禄贞早已参加了革命党,当领兵进至石家庄后,即前往娘子关与阎锡山会晤,组织燕晋革命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决定挥戈进京,扫除清室。
对此,清廷及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惊恐万分,便以重金贿买吴禄贞旧部周符麟,设计将吴刺杀。随后,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率领第三镇曹锟所部进攻山西。阎锡山只得撤离太原,向北进军,攻取大同,又会合吴行芳、张培梅带领的雁门、怀仁两部民军,攻占包头。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南北和议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之位。阎锡山看到形势已定,便下令返回山西。但袁世凯借口阎锡山弃省出走,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电令其不准擅自行动。
阎锡山焦急万分,他马上施展手腕,急电亲信南桂馨面见孙中山,请求支援;一面派与袁世凯拜过把子的董崇仁进京,千方百计向袁世凯表忠。袁世凯终于在3月15日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他才得以重返太原。
阎锡山回到太原后,深知要坐稳都督的宝座,就必须要讨好袁世凯。他派人长驻北京,贿赂袁世凯的亲信、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向袁世凯表示恭顺。荐请任命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又请任与袁族有亲戚关系的陈钰为山西民政长。为取得袁世凯的信任,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到北京长住,作为人质。1912年10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阎锡山立即声明脱离国民党,并在三个月内将山西国民党党部一律解散。
1913年,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阎锡山虽在这次革命中袖手旁观,但因他是同盟会员出身,袁世凯也不轻易放过,便三次传见阎锡山,想寻机剪除。但阎锡山每次都俯首恭顺,故作庸碌、懦弱和畏惧的样子,使袁世凯认为他没有反骨,不仅没有撤他的职,还封他为“同武将军”。此时,阎锡山已完全卖身投靠袁世凯,完全背叛了孙中山。但是在表面上,他对革命的旗号既不举起,也不放下,而是见机行事。
1915年,袁世凯要实行称帝,阎锡山亦投其所好,向袁密奏“国本大计”,倡议“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得到袁世凯的赏识。之后,他又争先请愿,接连三次电请袁世凯登基称帝。后来,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讨袁,他立即致电指责其为“破坏大局,不顾国家”,阎锡山的所为,甚得袁世凯的欢心,袁一即帝位,便封他为一等侯。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阎锡山认为再无畏惧之人,于是,不择手段,要独揽山西军政大权。他先以“独断军事”等罪名,将与他一起发动辛亥太原起义的黄国良撤去旅长之职,后又把他赶出山西。又将曾利用来联络袁世凯的晋南镇使董崇仁撤职。继而逼令曾在阎出走包头时出过大力的晋北镇守使孔庚交出军权。阎锡山在借故铲除异己的同时,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到军队之中。收回军权后,他又策划夺取行政权,唆使省议会和督军团会议相继赶走省长沈铭昌及继任孙发绪,自己乘机兼任省长。阎锡山虽然夺取了山西军政大权,但没有北京的正式任命,总是不大放心。
于是,他便多方接近和讨好当时的手握大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在“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中,他都站在段祺瑞一边。因此,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上台后,段祺瑞任命阎锡山为山西省督军兼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就集中阎锡山的一身了。
阎锡山总揽军政大权后,在山西实行扩张,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实质是推行军国主义式的“用民”,以武力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进行大规模的扩军。
晋军初建于1912年。当时阎锡山从包头返回太原后,组建军队为一个师,师辖两个旅,旅辖两个团。另有直辖炮兵一个团,骑兵一个团。
1914年,阎锡山派孔庚率部参加了袁世凯的“征蒙”行动。事平后孔庚师留驻包头。由于孔庚原为吴禄贞的部下,且在部队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所以为阎锡山所不容,乃暗中操纵张培梅、张树帜等发动兵变。
1914年6月1日夜,变兵几十人闯入孔庚的办公室、寝室,开枪射击。孔庚藏于天花板上未被击中,变兵抢劫后逃去。孔庚对此兵变不谙内情,乱杀官兵四十余人。阎锡山以此兵变为口实,将孔师缩编为第十三混成旅,孔庚降为旅长。阎锡山将编余士兵另组成第十二混成旅。不久,晋军就扩编成三个混成旅。
1917年8月,阎锡山将所部与山西巡防营改编的警备队,合并扩编为四个混成旅,辖十二个步兵团、四个炮兵营、一个机枪营,共有步、骑枪一万余支。为提高军队素质,1918年底,阎锡山又成立第九步兵团,专门培训军事干部。半年后,该团被命名为学兵团,专收学生施以军训。又成立了四个在乡军人训练连,分期分批轮训全省壮丁,每期三个月,训练后还乡,随时召征入伍。
阎锡山通过不断扩军,壮大军事实力,巩固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同时,使得晋系军阀成为了北洋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一股。 首先、阎锡山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实用主义的结合,其中掺杂着农民的现实和商人的势利,在、军事上,受日本影响较大,表现在军国主义和发展实业上。
一方面有经世致用,改革图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趋于保守世故,具有小农意识的弊端。阎锡山一生中坚持记日记和读书,以“立德”、“立功”、“立言”来鼓励自己,戒声色犬马,潜心研究学问,严格行为操守,在对“中”的哲学、社会建设、物劳分配都有创造性的建树,特别是他自己撰写的《阎府家训》,系统的阐述了做人、做事之理,很有教育启迪意义。阎锡山生逢乱世,难能可贵,是一个有思想的军阀,这也是他能够占据山西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根据时局的变化适时的改变自己的战略路线,是他一贯的准则。在经过长征战略大转移后,达到陕北,提出“东渡黄河”的计划。倭寇入侵,国难当头,“西安事变”,时局骤然变化,阎锡山及时调整战略步骤,成立“牺盟会”,组建新军,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在山西合法的活动,“三个鸡蛋上跳舞”,以制衡蒋介石与日本人。
第三、得益于山西这块土地。它左山右河,自成表里,易守难攻;且地偏一隅,离开交通要冲,外部很难进入,外界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关起门来,容易自成一统,具备建立独立王国的天然基础。同时,它位近京畿,有随时可以切断南北交通、向中央所在地伸手的便利。立于中央软肋一侧,上位置极其紧要。
第四、动荡不安,头绪纷乱的民国政坛,台上人物频繁更迭,忙于窃权窃位者,忙于争地争利者,既看不起贫瘠落后的山西,也没有更多的力量顾及它的是非。这就给山西留下了相对自由发展的地。
第五、阎锡山提出了“存在就是真理”的哲学观点。他说:“所谓真理就是指为人类谋幸福的道理,是客观实际需要的真理。我们的组织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主张的。我们主张的是人类谋幸福的道理,所以我们的组织就是代表人类的真理的。因此,我们说,我的存在就是真理,就是国家的、社会的、世界的真理。”由此出发,他提出“需要就是合法”。既然“存在就是真理,则存在上的需要,就一定合法”。
第六、阎锡山在掌握山西大权之后,并没有像当时许多军阀那样,做搜刮地皮的蟊贼,当祸害百姓的蝗虫,而是以极大的精力图谋发展。“六政三事”也好,“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也罢,都是其他军阀不谋不做也难以做到的事情。山西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这就使他的统治得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基础,给他的军事力量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
第七、阎锡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重视文化专制,重视组织构建,在对内笼络和控制人心,对外韬光养晦以利用时机方面有他独到的策略权术。他的算计精明,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等表现,虽然从道德的层面,人们可以鄙弃或谴责,但在乱世取胜的军事和中,其重要作用则是不可忽视的。

【男孩刨腹产生辰八字2012年2月18日早上11点11分 出生起名字男孩姓张.请...】

张宇辰
张浩宇
张辰然

【身为东北王的张作霖,为何对儿媳于凤至言听计从?】

身为东北王的张作霖,为何对儿媳于凤至言听计从?

在历史上你知道身为东北王的张作霖,为什么对儿媳于凤至言听计从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8岁时,就嫁给了小她3岁的张学良。曾经的东北王张作霖威风凛凛,见人直接开骂,连张学良都非常怕自己这个老子,不敢招惹,但是他唯独对自己的儿媳妇于凤至高看一眼,特别给她面子。那么,这个于凤至到底有什么魅力,如此受张作霖的待见呢于凤至是富商于文斗的女儿,于文斗早年间曾救过张作霖的性命,张作霖江湖出身十分讲义气,便做主为两家的儿女定了娃娃亲。在成婚之前张作霖曾派人算过于凤至的生辰八字,上面显示于凤至是福禄深厚之人,这让张作霖更加高兴,毕竟他是带兵打仗之人,很多时候都讲究个运气,他深信于凤至能为家里带来好运气。

由于两人之间并没有感情基础,甚至都谈不上认识,因此张学良并不同意和于凤至的婚事,极力反对,但经过张作霖的一番劝说,说:“如果张学良实在不喜欢于凤至,以后也还可以纳几房妾氏,在外面找女人,我也不会管你。”迫于无奈之下,张学良最终松口答应了这门婚事。婚后张学良也的确并不爱于凤至,但对于凤至很是尊敬,称呼于凤至为“大姐”。于凤至不仅长得漂亮,而且非常的贤惠。张作霖虽然是一个草莽,但是他的眼光独到。在他丰富的经验中,认为贤妻就是一宝,可以充分发挥男人的最大力量。相反,女子刁顽,则会大大减弱男人的力量。他还将此形象将其比作弓与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箭就无法射出去。果不其然,在于凤至嫁给张学良后,是一个难得的贤内助。

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被囚禁,于凤至为了照顾他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但她此时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她的胸上生了烂疮,而是陪伴张学良的过程中,由于身心疲惫,导致病情日益加重,后来被诊断为乳腺癌。无奈下,于凤至远赴美国治疗,却不想此次分别即永别。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于凤至经过了几次的手术,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体重也是急剧下降,整个人不到四十五公斤,但她并没有被病魔,凭着顽强的意志、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康复了。

因为对于这桩包办婚姻,张学良是不容易,最后张作霖为了让张学良妥协,就承诺,允许张学良婚后,在外找女人。因此,张作霖对于凤至这个儿媳妇心中是有亏欠的。于凤至还热衷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多次创办学校,让孩子有书可读;也多次为灾区民众捐款捐物、嘘寒问暖,给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灾区群众送去温暖。正是这个承诺让张作霖一直感觉愧对于凤至。因为张学良后来情人十几个,风流不断,尤其是赵四小姐。这些自己都没法管。而于凤至则出奇地表现得大度,只一心一意照顾家事,对张学良嘘寒问暖不减从前,毫无怨言。

经过以上大概的讲述你都明白了吗。

标签: 军阀阎锡山的生辰八字 阎锡山生辰八字张作霖生辰八字

展开阅读